在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大渡河奔腾不息,见证着一座清洁能源丰碑的崛起与成长。2015年9月3日,黄金坪水电站4号(首台)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绿色发电的征程。回溯历程,该公司自诞生起便与四川省发展同频共振,以清洁能源建设为笔,在大渡河畔书写下助力四川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答卷。
攻坚者,在高山峡谷筑起丰碑
2006年,该公司踏着西部大开发的浪潮而来,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唐人带着“建设两座大坝,拉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梦想,拉开了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大渡河流域的长河坝、黄金坪两座水电站建设帷幕。长河坝、黄金坪两座电站总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执行概算总投资376.5亿元。2008年,两级电站被列入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大项目,成为当年西部大开发十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2015年12月21日,黄金坪水电站1号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左岸大厂房实现了“一年四投”,全年实现了汛前蓄水、9月首投、一年四投的“三级跳”,创造了该电站“防渗墙施工提前45天完成、地下厂房抢回工期8个月、大坝填筑抢回工期6个月、机电安装提前45天完成、送出工程提前4个月完成”五大亮点。
工程建设期间,该公司先后斩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状、五四红旗团支部、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电力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不仅以高标准推进工程建设,更以党建引领、队伍建设助力四川省产业工人队伍培育。
赋能者,让每度电都闪耀绿色光芒
十年来,黄金坪水电站4号机组与后续投产的其他机组一起,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绿色成绩单”:截至2025年9月,累计发电超11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33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064万吨,种植约24.83万公顷森林,满足超1亿人一年用电需求;安全运行天数突破3650天,机组等效可用系数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四川省调峰调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黄金坪与长河坝水电站联合发力,年度发电量突破144亿千瓦时,跃居中国大唐集团基层水电企业发电量榜首,用实力诠释了“每一度电都是绿色承诺”。2024年该公司年度利润成功刷新历史最佳值,营业总成本创近5年最低值,2025年上半年累计发电量同比增加8.14%,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安全稳定运行的背后,是该公司技术团队的精益求精。2020年,针对黄金坪机组超低频振荡问题,该公司攻克“大型混流式水电机组有功波动控制优化关键技术”,获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一等奖;2022年开展的“长河坝水位变幅研究”,通过重复利用1650米至1680米库容,让每一方水都发挥最大价值;2023年通过自动分配控制策略,使各站机组出力达到最优分配,实现梯级水电站的一体化自动经济运行,《长河坝、黄金坪梯级水电站EDC策略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首届“大唐杯”职工创新创效成果竞赛三等奖。
值得一提的是,长河坝大坝作为当时世界河床深厚覆盖层上的最高土石坝,不仅创造了水电工程技术奇迹,更成为四川水电的“名片”——2023年8月,该大坝荣获第五届堆石坝国际里程碑工程奖,成为国内第14座、中国大唐首座获此殊荣的大坝,将四川水电工程技术水平推向国际舞台,为四川打造“水电强省”品牌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拓绿者,从单一水电到清洁能源基地
自2017年全面投产后,该公司直面四川“用电需求旺、能源结构待优化”的实际,以绿色转型为方向,持续为四川发展赋能。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为两级电站注册“绿证”,给每一度清洁电贴上“绿色身份证”。
面对送出通道受限、上游来水不稳定等挑战,该公司创新电量交易模式,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实现年利润“七连跳”。此外,该公司克服长河坝周边新能源资源少、送出难等问题,成功拿下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最大单体水光互补项目、四川公司首个百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备案——该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四川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四川低碳发展格局构建。
同行者,用大爱铺就藏区幸福路
“群众所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这是该公司扎根藏区二十年来的行动纲领。首台机组投产后的十年,更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化期,那些蜿蜒的公路、崭新的校舍、救灾的身影,共同奏响了《康定情歌》之外的“大爱旋律”。
在交通援建的版图上,13.1公里的通村公路串联起107户村民的“畅通梦”,55公里的S211复建公路将“两小时经济圈”从蓝图变为现实。舍联乡坪子组村民还记得,2015年舍联大桥合龙时,藏族老人拉巴握着建设者的手说:“以前走山路要两小时,现在开车只要十分钟,这桥不是石头做的,是你们用真心架的!”
在民生改善的清单里,改造的姑咱镇水厂,让3万余人喝上了放心水;新建的姑咱移民小学,让移民子弟告别了低矮校舍;投资建设的章古河坝移民安置点成为了“最美乡村”的样板。2022年泸定地震中,中国大唐救援队累计转运群众400余人,抢修线路60余公里,那面写着“危难时刻伸援手 抗震救灾显大爱”的锦旗,高高悬挂在该公司荣誉室。多年来,该公司累计向甘孜州上缴税费超46亿元,成为“甘孜州第一纳税大户”,工程建设期间带动人员就业近万人,荣获“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这些数字背后,是“开发一条河流,造福一方百姓”的初心绽放。
站在首台机组投产十年的节点上,该公司将继续以“只争朝夕”的拼劲,深耕四川清洁能源领域,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前行,让大渡河畔的清洁电力,照亮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