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雾还在草甸上轻曼,大凉山的风已带着凉意拂过岗峦,远处的村落仍沉浸于朦胧,新能源分公司凉山运维中心风机一班的维护人员早已乘着朝阳出发,开展今年的第四次巡检工作。
他们的巡检路,沿着风机分布的岗峦蜿蜒。这条路上没有规整的柏油路,而多是碎石铺就的便道,有时还得踏过坡地的野草前行。他们的脚下是深谷,抬头便是百米高的风机。他们手持望远镜仰察叶片,在风中辨认是否有强紫外线灼出的细微裂纹,是否因昼夜温差凝了薄冰;俯身检查塔筒基座,指尖轻划接缝,检查是否有潮气侵蚀的痕迹,螺栓的松紧度要比对前次记录反复确认;打开控制柜,油温、油压、转速等参数需逐项核对——这些琐碎细节,正是风机“健康”的晴雨表。
他们的脚步,沿着风机连成的弧线反复丈量。笔记本上写满“叶片无新增损伤”“机组油温正常”的记录,每一笔都对应着风机的“健康档案”。
暮色漫上山梁时,最后一台风机的巡检刚收尾。仪表盘上的绿色运行灯如常闪烁,叶片在风中平稳旋转。他们收拾好工具往回走,山风仍在耳边轻响,身后的风机群如同一排沉默的士兵——没有闪耀的舞台,只有不眠的战场。用每一次细致的巡检,换每台风机的健康;用每一次踏实的步伐,守护绿色能源的稳定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