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嘉陵江四川段遭遇入汛以来最强洪水考验。受持续强降雨影响,上游来水快速增加,10月12日10时出现最大洪峰流量达11554立方米每秒,3日洪量达16.2亿立方米,其规模仅次于2021年最强秋汛,是亭子口电站自投产以来的10月第二大洪水。
提前48小时预泄,腾库扩容“迎战洪峰”
接近汛末,亭子口水库水位距正常蓄水位仅有1.6米,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集控中心迅速启动防汛响应,10月8日在降雨发生前提前预判洪水过程、及时发布预警、滚动开展会商,联合亭子口公司迅速协调电力调度,优化发电计划,提前2天通过满发运行及预泄腾库1.7亿立方米,为洪峰预留了充足的缓冲空间。这一关键举措有效降低了洪峰过境时的冲击力,为下游城镇争取了宝贵的防洪准备时间。
4天4次调度令、8次闸门操作令,厘米级调控实现“削峰错峰”
降雨开始,集控中心进入24小时紧绷状态,多次发布暴雨、山洪预警及雨情通报。10月9日至10月12日,四川省水利厅根据水雨情变化,连续下达4次调度令,紧接着集控中心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推敲,考虑上游来水的实时变化同时兼顾下游河道及城镇的承受能力,分级分次发出8次闸门操作令调整泄洪流量,闸门开度的调整以厘米为单位,力求将调度策略优化到最佳,确保洪峰顺利通过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下游的影响。
通过科学调度,亭子口水库成功削减洪峰流量超过30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达30%。同时为给下游错峰,及时调减1000立方米每秒出库,为下游地区创造了更加安全的防洪条件。本次洪水最高调洪水位457.76米,距正常蓄水位仅0.24米。每一次指令的背后,都是对泄洪时机、流量的精准计算,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风险博弈的紧张部署。
连续满发,能源保供“定海神针”
当下,大渡河等四川主要流域纷纷开启蓄水模式,来水锐减导致水电出力大幅下滑。面对洪水压力,亭子口电站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同时,抓住市场机遇,连续多天满负荷发电。源源不断的电力如同及时雨,有效缓解了电网缺电的紧张局面,成为四川能源保供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亭子口水库作为嘉陵江流域防洪体系唯一控制性水库,同时也是川东北地区骨干电源点,不仅承担了防洪安全的重任,更在能源供应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嘉陵江“10·12”秋季洪水调度,是以防洪为核心的“保安全”模式,向以蓄水为核心的“保效益”模式进行战略转换的关键时期,集控中心联合亭子口公司将“提前预泄、精准削峰、动态调控”为核心策略,以厘米级的精准调控确保洪峰得以平稳削减,同时保障了送电地区稳定的能源供应,在防汛与保供的双重挑战中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